2016 IDEA國際健體展覽後記

2016 IDEA國際健體展覽後記

“When you don’t want to get up to do exercise, think of me.”(當你不願起來做運動,想一想起我。)

由坐在輪椅的前美國游泳金牌選手Amy Van Dyken-Rouen說出這話份外擲地有聲,6面金牌在手的運動健將變成半癱後,積極適應人生鉅變,燃起不少人生存希望,今夏於洛杉磯舉行的IDEA World Fitness Convention開幕禮上,她獲頒Inspiration Award嘉許這副奮鬥精神。

2016.7.14 IDEA opening 3
IDEA Fitness Inspiration Award得主Amy Van Dyken-Rouen

 

Continue reading →

醫食同源-長壽之里飲食智慧

飲食基本功能是為身體細胞供應營養,修補每天損耗,管理好日常飲食,做到不多不少,正是養成穩健體質之秘訣,一旦出現失衡狀況百病叢生,也可從飲食著手調理身體功能。日本長野縣一場飲食運動印證飲食如醫藥之智慧,由一個因飲食習慣致使人口的健康亮起紅燈的地區,    躍踞長壽城巿之冠,多得政府肯反思並從根源看問題,再集民間志願者之力扭轉過來。

天然資源豐富的長野縣盛產多樣化農作物,縣民消耗蔬菜量亦居全日本之首,長壽美名背後,曾歷經一場減鹽運動。炎夏中下田耕種,農民大量流汗,從飲食中大量加鹹補充鹽份,隆冬一到,積雪蓋土,多食易於儲存以鹽醃製之食物,例如鹹魚、味噌,高鈉飲食習慣令患上高血壓的人數上升不竭,60年代腦中風致死率冠全國,引起縣政府正視問題設法改善居民健康水平,召集婦女義務擔當「食生活改善推進員」,硏究如何減低膳食中的鹽份攝取,透過選擇食物配搭及煮法,並舉辦烹飪教室,向當地居民推廣減鹽飲食。

當中佐久巿有長壽之鄉的美譽,當地現有3500名志願者參與推廣健康飲食,累積下來硏發過百款減鹽健康菜式,她們稱之為「ぴんころ御膳」,意謂「要活得起勁又長生,死要安然」的飲食態度,由1968年起活動不間斷,十多年後為長野縣先拿下最長壽女性之名,平均壽命87歲,2010年連男長者都登上長壽寶座,平均壽命80歲。

味噌是日本人不可缺少的日常食材,是過量攝取鹽份的主要來源,也成為著力減鹹的目標,督導員會用鹽份測定計量度居民煮的味噌湯,如讀數超出1.8%,表示鹽度過高,令他們提高警覺日後少放鹽份。

另一個健康食味噌法,就是善用新鮮味甜之蔬菜,例如南瓜及蕃薯加入湯底,即使味噌份量少用三分二,無損餸菜可口度,深受家庭歡迎。

少鹽並不代表菜式變得淡而無味,加入大量小魚乾及鰹魚刨花餚製湯底,以鮮味補償少落之鹽份。含豐富鉀質的食物有助身體排出鹽份,督導員構思多款高鉀沙律,鼓勵人多吃高纖根菜例如薯仔及甘筍。

人體機能會因飲食失衡而敗壞,相反,只要作出少少改變,日常飲食變得健康,身體受益。Food is medicine正是此意。減鹽運動的成功在於優化飲食傳統而非摒棄喜愛的飲食,改變中兼顧飲食樂趣,讓人容易接受並持之以恆,因此取得良好效果。

 

 

和製料理有別於傳統和食

冠以和風的餐飲似乎有助銷情因而大行其道,將日本食品跟健康劃上等號,無異於將沙律醬撈幾條青菜一律標籤做「健康餐」一樣欠缺深思,事實上,日本人口亦面對所有發達國家常見的健康問題,來自都市生活急速及高竸爭的壓力,即食快餐文化普及下,從預製加工食品中攝取過多鹽、糖,加上運動不足,糖尿病、高血壓、中風、大腸癌等都市病的患者數目上升,引起民間及政府關注,檢討國民飲食習慣,提倡傳統和食的,汲取農村菜式的優點。 Continue reading →

旨味輕身飲食生活

旨味輕身飲食生活

slim,就要善待身體,日常飲食注意質量,一餐食燒賣魚蛋,一時沙律當一餐,營養攝取不足之餘,進食無定時腸胃不佳,削弱抵抗力易生病,體質慢性變差。西方營養學主張的均衡飲食,跟東方飲食智慧並無二致,靈活結合傳統飲食精神,與現代科學知識,做到不捱餓不偏食,建立良好代謝循環,通過均衡的營養配搭,健康有活力無愁走樣。 Continue reading →

椅子殺人

椅子殺人

「整天黏在椅上有損健康,害死數以百萬計的人。」這番「椅子殺人」論,是累積了十多年研究的學者的肺府之言,向大眾推廣活躍的生活模式,日常起居活動量比一周上gym數次做運動,對健康更有決定性的影響。

專門針對日常活動消耗量的研究「Non-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」,簡寫「NEAT」,意指睡眠及運動以外的體力活動。Pennington Biomedical Research Centre的教授主張,不應有一小時坐著,身體怠惰促使癈物堆積,血糖水平及血脂含量皆上升,因此要保持每小時活躍,令燃料在體內流動。

喚醒大眾正視「活躍生活」始自2005年美國Mayo Clinic發表的「日常生活卡路里消耗」報告,研究員利用特製內衣褲感應人體整天活動,連最細微動作都能紀錄下來,不計睡眠時間也不刻意做運動,以量度整天日常總消耗量。

其中一個研究項目,是比較癡肥人士與體重正常人士全日活動量的分別,癡肥人士每日坐著不動的時間,較其他人多150分鐘,相當於少消耗350卡路里,若食量不變,一年累積下來便增重15公斤。

隨後陸續有其他實驗室做出類似測試,2010年另一班研究員做實驗,比較站著和坐著對能量消耗的影響,受測試對象被強制整天坐著,全靠坐輪椅上厠所或移動,另一天則要求他們全天站立,結果確如預期,整天站著消耗量更多體力。

支持「NEAT」派學者甚至向做運動減肥的人大潑冷水,認為運動會提升食慾,致使攝取更多熱量,站立可燃燒更多卡路里卻不會刺激食慾,不分男女,效果一樣。專家質疑「整天坐著不動,晚上健身一小時,對健康起不了大作用,靜態的生活習慣具更大殺傷力。」步行、走樓梯,起立動作或保持活躍,比跑步或健身更有效防止發胖。

學者的一席話確實道出了實況,舊世界的粗活工夫多,天天運動量足夠鍛煉筋骨。現今自動化的生活,每天睡醒後的活動,乘搭運輸工具到工作間,多數是靜坐不動,活動不足無處消耗多餘熱量,變胖之餘兼出現慢性疲勞,關節毛病叢生。

作為教練,鼓勵學生全面檢討生活習慣,在健身室以外發掘運動樂趣,將體力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,為自己創造「無椅」環境,能站著完成的工作盡量不坐,站著講電話,多走幾步影印、斟水,每工作一小時起立動一動,讓我們享受舒適便捷的都市生活,同時不讓身體機能衰退,奉行活躍的生活模式keep住健康最理想不過。

12